眼保健100问
    近视专区
      弱视专区






    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» 眼保健100问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近视分类

        屈光性近视

        按屈光度分:
        ①轻度近视眼:近视度<-3.00D300度),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 
        ②中度近视眼:近视度>-3.00D300度)<-6.00D600度),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。 
        ③高度近视眼(病理性近视眼):近视度>-6.00D600度),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,其中>-10.00D(1000)、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,多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
        按屈光成份分:

        ①轴性近视眼: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。一般眼轴增加1mm,近视度增加-3.00D,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,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,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。 
        ②弯曲度性近视眼: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(减小)造成的近视。临床主要表现在角膜的改变,如圆锥形角膜、角膜葡萄肿等;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。
        ③屈光率性近视眼: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(增高)造成的近视。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,如糖尿病、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。

        调节系统近视
        1)调节性近视:亦称假性近视,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,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,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,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。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,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。

        2)真性近视:也称轴性近视,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,眼轴的前后径延长,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。

        脑近视
          由于大脑视觉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中枢异常导致的近视称为脑近视。大脑的视觉中枢是视觉形成和调节的司令部,过度用眼首先导致视觉中枢的疲劳、紊乱和抑制,进而会造成眼睛的视觉感受系统和视觉调节系统发生疲劳和异常。通常散瞳后屈光度不会改变,仍然表现为近视眼或远视眼。脑近视的概念和理论是近年来视生理及视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。

        混合性近视

          真假性近视及脑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。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,但仍为近视,并且大多情况下仍同时存在脑近视和真性近视。当采用视觉生理频谱疗法针对脑近视治疗后,会有不同程度近视屈光度的降低。解除脑近视和假性近视后仍存在的近视,一般均为真性近视。少年儿童近视患者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,开始多为脑近视+假性近视,若不能及时消除和缓解,则会逐渐演化为器质性的真性近视。

        上一篇:
        近视治疗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
        新视觉使用方法
        0
        在线客服


        客服热线

        0755-26503499